很多妈妈生完孩子之后感觉体内好像有东西一会进,一会出,抱孩子的时候还会有明显的下坠感。有人以为是下面长东西了,自己把自己吓得不行。
其实不然!很可能是盆腔器官脱垂了!
盆腔器官脱垂有多普遍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难言之隐,但你并不孤独。
就拿子宫脱垂来说,在我国,盆底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达40%,其中有8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产后的妇女有45%的有盆底肌功能障碍。
相当于每十个产后妈妈里有四个有过不同程度的脱垂症状。
而且在脱垂这件事上,年龄大了也容易中招。据调查研究发现,大于60岁的妇女中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接近25%。看到这里,你还不重视吗?
什么是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指盆腔器官及其相邻器官下降移位,引发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见症状。
按其症状表现,分为无症状性脱垂、症状性脱垂。
无症状盆腔器官脱垂指没有明显感觉的轻度膨出,盆底支持薄弱而导致盆腔器官移位。
若不及时进行盆底肌训练病情容易加重,需定期观察。患者没有感觉不适,多于妇科检查时发现。
症状性脱垂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盆腔器官下移,根据脱垂部位,分为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及子宫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的类型
1.阴道前壁脱垂
阴道前壁脱垂常伴有膀胱膨出和尿道膨出,以膀胱膨出居多。根据患者屏气下膨出和脱垂程度,将阴道前壁脱垂分为3度。
若仅有阴道前壁合并膀胱膨出,则表现为排尿困难,可能引发尿路感染。
若膀胱膨出合并尿道膨出、阴道前壁完全膨出,则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有时需要将阴道前壁向上抬起方能排尿。
2.阴道后壁脱垂
阴道后壁脱垂常伴有直肠膨出。轻者多无不适,严重者自觉下坠、腰痛及排便困难,有时需用手指推压膨出的阴道后壁方能排便。
3.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以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为分度标准,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Ⅰ度多无自觉症状。
Ⅱ、Ⅲ度常有程度不等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在行走、劳动、下蹲或排便等腹压增加时,有块状物自阴道口脱出,严重者长期脱出在外,长期摩擦可导致宫颈溃疡甚至出血。
Ⅲ度患者多伴有Ⅲ度阴道前壁脱垂,易出现尿潴留或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的并发症
1.出现排尿和排便困难
盆腔器官脱垂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排尿和排便功能。
具体表现为排尿困难、便秘,甚至排便排尿疼痛,还可能出现大便失禁和尿失禁。
2.阴道分泌物增多
由于盆腔器官出现脱垂,子宫脱垂到阴道外面,难免会与内裤发生摩擦,长期以往容易导致宫颈口破损甚至溃败症状,从而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并带有脓液、出血的现象,还容易导致宫颈感染等。
3.容易出现腰背酸痛
女性一旦出现盆腔器官脱垂,腹部会有下坠的感觉,另外,腰背多有酸软症状,特别是在体力劳动或久站之后,疼痛加重。
经过合理休息,这种腰背酸痛感会有所好转,但是劳累过度后又会出现,反反复复酸痛。
如何改善盆腔器官脱垂
目前,对于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而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进行非手术治疗。
1.盆底肌训练
盆腔器官脱垂的根本原因还是盆底肌松弛,因此可以通过凯格尔运动、阴道哑铃和盆底肌修复仪的方式增强盆底肌肌力,起到预防作用。
2.手术治疗
手术确实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挨一刀,而且术后复发的几率也很高。
就算做了手术,依然需要通过盆底康复来恢复盆底功能。所以建议在出现轻度器官脱垂的时候,就积极地去做康复。
3.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便秘、治疗慢性咳嗽,减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避免提举重物和高强度运动。
4.控制体重
不管是过瘦还是超重,这都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也更容易出现盆底问题。
很多妈妈对盆腔器官脱垂存在误区,认为没有什么症状就不需要做康复,或者觉得这根本不算病,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己好。
当然,轻度脱垂可能确实没什么症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脱垂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增强盆底肌力,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