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妈妈在了解了顺产对盆底的损伤后,就想直接选择剖腹产,觉得只要在手术台上一趟孩子就生出来了,还避免了盆底的损伤。
想法很美好,但除了分娩,仍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盆底的健康。
怀孕本身的影响
从受孕到分娩前,子宫会从梨子大小,逐渐长到西瓜大小。
而我们的盆底肌就像一张大网,在底下兜住了肚子里的宝贝。
现在的妈妈都很注意孕期的营养,想要生个白白胖胖的宝宝。
然而胎儿的体重过大,对妈妈却不是一件好事。
“壮硕”的胎儿长时间压迫盆底,不仅造成了肌肉的疲劳,还压迫了盆底神经,神经肌肉接头长期受到牵拉,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损伤。
孕期,盆底肌的松弛是必然的。而我们的子宫和宝宝之所以还能稳稳地待在肚子里,就是因为盆底还有大量的韧带和筋膜在支撑着。
但若是产后不注意盆底肌的锻炼恢复,盆底韧带继续长期超负荷工作,像被拉长的橡皮筋,失去了弹性,就难以继续承托住膀胱、子宫等盆腔器官了。
有的妈妈选择了剖腹产后,对盆底的康复就不再上心。然而孕期的盆底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护理,刚开始还不会有明显症状,但日积月累、年久失修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所以,剖宫产后也要做盆底筛查!
腹压升高
有的女生说:我还没有生过孩子呢,怎么也有尿失禁,子宫脱垂这样的毛病了。
其实除了怀孕和妊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和腹压升高也有密切关系。
大量脂肪长期堆积在腹部,导致腹压升高,增加盆底肌的负担。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就和腹压的升高和盆底肌力的不足息息相关。
绝经
年轻时因为肌肉力量比较强健,一些盆底的细微损伤不会有什么症状。
等到女性45岁绝经之后,随着雌激素的减退,盆底肌肌力下降。尤其是有体重困扰的绝经期女性,诸如尿失禁、子宫脱垂这样的病将会纷至沓来。
早筛查、早治疗
尿失禁、子宫脱垂这样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只要能够提前筛查、及早预防,依靠简单的物理治理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产后的42天至6个月,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黄金时间”。早发现、早治疗。及早进行盆底筛查,才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