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年底,不知是因天冷了还是到了年底病痛的累积,来就诊诉说"盆腔痛,小腹痛,腰骶痛"的患者明显多了很多。


大部分患者并不是第一次因此病痛就诊,她们疼痛是反复发作的,有少部分是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有时伴有低热,而大多数是呈慢性隐痛,时轻时重,伴有小腹腰骶的沉重及肛门的坠胀感。


她们不少人为此去过很多家医院,也做过各种超声CT及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病变,有时除了妇科检查有些局部的压痛区域和压痛点外,没有其他阳性体征,甚至有的患者连妇科大夫手检也没发现任何异常。


但看患者的愁眉苦脸的痛苦表情,却苦不堪言,这种不可捉摸的病痛,在临床上到底是个什么"魔症"?


今天,我们就聊聊女性这个难言之痛——慢性盆腔痛。


【什么是慢性盆腔痛?】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慢性盆腔痛(CPP)定义为: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的慢性和复发性盆腔疼痛,也有学者建议将CPP定义为病程在6个月以上,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排除妊娠、恶性肿瘤),或仅在经期或性交时发生、持续性或周期性的妇女下腹部疼痛。


但到目前为止,CPP定义中有关疼痛持续的时间及疼痛的部位仍难以清楚界定。



【慢性盆腔痛有哪些症状?】


什么是“慢性盆腔痛”,大家也许并不是很了解,但当说起平时的腰酸背痛、下腹痛、外阴痛、臀部、阴道痛甚至性生活时的种种不适,很多女性会有不愿提及的痛苦和难以言表的尴尬。


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不适,如胸闷、心悸、头痛等一系列症状。


据相关文献报道,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10%~40%为慢性盆腔痛患者,而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发现北京地区的慢性盆腔痛发病率高达19.2%。


由此可见慢性盆腔痛表现形式多样,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慢性盆腔痛的常见致病因素有那些?】


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复杂,可能来源于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涉及以下的致病因素:


1、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的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的盆腔痛、痛经及性交痛,疼痛多以痛经开始,而且这种经期腹痛呈现渐行性加重的特点,有时伴有明显同房时的阴道深部触痛。


2、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因为盆腔静脉曲张或淤血所造成的疼痛,疼痛多为钝痛和隐痛,持久站立时疼痛加重,卧位休息时可缓解,早晨起床时明显减轻,疼痛涉及整个盆腔部位。不少因盆腔手术如计划生育年代的绝育手术。


3、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继发于急性盆腔感染而引起的长久的组织炎性损伤,疾病的进展很可能是反复感染发作所引起的。疼痛多为单侧或双侧的盆腔痛,常伴有劳累或同房时的急性发作。


4、盆腔黏连:

盆腔黏连是盆腔器官结缔组织的异常粘连,这多发于有盆腔手术史的病人,如剖宫产,一些妇科手术及外科阑尾炎手术。


其引起的盆腔牵拉疼痛,一般在突然活动、性交或某些体育活动后加剧。


一些研究者认为,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身体、社会、心理的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症状。


还有一些可能没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如心理性盆腔痛等,这在更年期的女性多见。


【慢性盆腔痛如何诊断?】


慢性盆腔痛的诊断与治疗慢性盆腔痛是临床上比较难诊断的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发作,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尚不能确诊。


过去认为腹腔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也有许多研究发现,腹腔镜检查中,只有61%的患者能发现有明确的病理学改变,这种看得见的痛苦和看不见的病也时常让医生头痛。


慢性盆腔痛的治疗原则是寻找病因,可综合运用药物、手术、神经阻断以及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在去除病灶的同时,达到缓解患者盆腔疼痛甚至彻底根治疼痛的目的。



慢性盆腔痛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复杂,还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及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方案。


【慢性盆腔痛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性盆腔痛治疗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不管在治疗后是否仍有疼痛,都需要加强管理,定期复查,巩固治疗。


除了医务人员的诊治,还可借助网站科普、咨询交流的平台,如需再治疗可进入医院,根据医院的诊治流程进行干预。若慢性盆腔痛的患者生活质量不佳,会影响其工作、学习、夫妻关系、精神状态,产生心理负担和影响,应及时重视与调整,养成长期的自我管理观念。


总之,慢性盆腔痛涉及全身多系统,病因复杂,病情隐匿,评估和处理慢性盆腔疼痛有很大的挑战性,且无据可循。


这种看得见的痛苦和看不见的病,让患者苦不堪言,也让医生束手无策。


临床上腹腔镜诊断可明确部分病因,可进行有的放矢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对于较少数辅助检查阴性的慢性盆腔痛,建议采用多学科、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有时腰腹部适当的热敷、休息可减轻疼痛和减少发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