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患者,34岁,平素身体一般,10年前因“卵巢肿瘤”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具体不详),2007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右侧附件缺如,左附件外观正常。2012年6月行TCT:NILM,HPV分型检测:高危、低危亚型均阴性,于2012年7月行宫颈激光治疗。2015-03-26患者因“ 间断下腹痛3个月,发现盆腔包块15天。”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血性分泌物,无异味,宫颈I°糜烂,无举痛,子宫体正常大小,活动好,无压痛,子宫右前方触及直径约9cm囊性包块,活动好,请压痛,左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2015-03-11妇科超声:子宫前位,大小约6.5×5.5×4.5cm,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环反射,位置适中,内膜厚约0.5cm,右附件区见大小约8.6×7.4×4.7cm囊性回声,边界清,透声可,内见多条分隔,左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子宫后方见厚约0.4cm液性暗区。超声印象:右附件区囊性回声 盆腔积液;2015-03-21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甲胎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后行TCT:NILM,未行HPV检测。2015-03-28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探查见子宫体大小,形态正常,左卵巢囊性增大并扭转至子宫体右前方,蒂部扭转1周,左附件未坏死,左附件复位后见左卵巢内见一大小约9cm×8cm×7cm多房囊性包块,包膜完整,无粘连,左侧输卵管外观正常,右侧附件缺如,双侧骶韧带挛缩,双侧骶韧带表面、宫颈后壁及两侧阔韧带后叶腹膜见多发点状紫蓝色结节,行“腹腔镜左侧卵巢肿瘤剥除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电灼术”,术后病理示“左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术后患者恢复好,治愈出院。
2015年10月17日患者因“接触性出血1年,腹胀、纳差2月余。”入院。入院后追问患者病史,患者近1年间断出现同房时少许阴道流血,流血自行停止,患者未在意。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正常,腹部略膨隆,腹水征(+),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少许血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宫颈5点至11点缩短,宫颈后唇糜烂样外观,接触出血,宫颈管呈桶状增粗,质硬,阴道后穹隆及右侧穹隆变浅,子宫体正常大小,形态规则,无压痛,子宫左前方可及不规则实性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差,无压痛,左附件区增厚,无压痛,右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三合诊:直肠粘膜光滑,子宫后壁下段可及结节感,有触痛,双侧宫旁及骶主韧带无明显增厚。入院后行HPV(DNA)分型检测高危、低危亚型均阴性,2015-10-16 妇科超声:盆腔囊实性混合性团块,建议必要时进一步检查;腹腔大量积液。
入院后查胸部CT平扫示:双侧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双肺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略增粗、紊乱,左肺上叶胸膜下见小结节,边界清,左肺尖部及下叶见局限性索条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心脏大血管清晰,所示骨性胸廓未见异常。
全腹部CT平扫+强化扫描:盆腔内见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呈囊实性,囊性为著,病变边界模糊,CT值约29Hiu,增强扫描后病变不均匀强化,三期CT值分别约60、69、58Hu,内见多发条片状强化灶。宫颈部增粗、内见斑片状略低密度,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子宫,宫体部见多发低密度,增强扫描后未见明显强化;肝脏大小、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强化扫描后各期均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肝脏表面光整,肝门结构清晰,胆囊充盈可,脾脏大小、密度未见明显异常,脾脏前缘见结节影,强化特点类似脾脏。胰腺及双肾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周围脂肪层清楚,强化扫描后右肾内见无强化低密度。大网膜增厚,密度增高,局部呈饼状改变。胃肠道未见明显积水、扩张,膀胱充盈良好,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积水、扩张;腹膜见多发增厚,腹腔及盆腔见多发液体密度,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胸部平扫及全腹部平扫及增强螺旋CT增强扫描结论: 1.盆腔内囊实性占位性病变,附件来源肿瘤可考虑,请结合其他检查 2.宫颈部略低密度及宫体部低密度:请结合专科检查 3.大网膜弥漫增厚,转移所致不能除外 4.腹腔及盆腔积液 5.左肺上叶小结节,炎性结节可能,建议复查 6.左肺少许慢性炎症,左侧胸膜略增厚 7.右肾囊肿可能(建议复查)。
入院后行肿瘤相关抗原测定:CA125测定: 381.5U/ml;CA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人附睾蛋白4均正常范围,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1.4ng/ml(参考范围0--1.5ng/ml)。
入院后拟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但患者不能接受再行以上检查,要求直接行手术治疗。结合患者半年前TCT结果正常,入院又复查HPV检测高危、低危均阴性。根据患者意愿未再行宫颈进一步检查。
2015-10-21 患者在静吸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淡黄色腹水约3000ml,左卵巢肿瘤大小约15×10×10cm,形态不规则,表面无乳头样结节,多房、囊实性,部分囊壁菲薄,表面无破口,与子宫后壁、直肠、盆壁腹膜均致密粘连,左输卵管外观无异常,探查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前壁与膀胱反折腹膜致密粘连,分离粘连后见膀胱浆膜表面散在粟粒样结节,子宫直肠陷窝粘连、封闭,分离粘连后直肠前壁浆膜面可及小结节,直径小于1cm,子宫颈后壁及阴道上段1cm处可及片状增厚组织,质硬,右附件缺如,大网膜增厚、挛缩呈饼状,阑尾与盲肠后壁致密粘连,表面未见结节样组织,结肠、空、回肠、乙状结肠表面均光滑,无明显结节,小肠系膜、肝、腹腔侧壁腹膜散在少许粟粒样结节,胃、脾表面未触及结节,横膈表面布满粟粒样结节,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切除左附件送快速病理,回报为左卵巢粘液性肿瘤,具体待石蜡。手术名称:开腹左附件切除(送冰冻)+子宫、大网膜、阑尾切除术+盆腔病灶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剖视子宫:子宫肌壁正常,子宫内膜未见异常,宫颈管粘膜外观正常,宫颈后唇外1/2层间质似有浸润,内1/2层间质无明显浸润。
术后腹腔冲洗液病理:查见少量淋巴细胞及间皮系细胞,术后病理结果石蜡切片:1.宫颈腺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A125(-),CK7(+),CK20(+),Ki-67(+,20~50%),P16(-),P53(+);2.(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局部不除外腺癌改变,建议外出会诊明确诊断;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A125(+),CK7(-),CK20(+),Ki-67(+,20~40%),P16(-),P53(+);3.增生期子宫内膜;4.(大网膜)送检组织中查见肿瘤成分(形态类似于卵巢,不同于宫颈);5.(直肠窝病灶、膀胱返折腹膜病灶)送检组织中查见肿瘤成分,电灼改变显著(形态类似于宫颈);6.(左侧)输卵管及阑尾组织未查见肿瘤。病理切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会诊,结果:(宫颈)中分化腺癌,内生浸润型,(左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局部呈上皮内癌,查见间质微小浸润,左右宫旁及阑尾未查见癌,大网膜查见转移的中分化腺癌,考虑来自宫颈腺癌转移。
患者术后恢复好,建议进一步治疗疗。2015年10月30日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癌IIIC期 宫颈中分化腺癌IIa期
---------------------------------------------------
Dr. weipingxing:
1.病史采集不全面
2015-10-17主诉“接触性出血1年”推断于2015-03-26已经出现症状,但没有问出来。
2.妇科检查可能不够仔细
2015-03-26妇检:阴道血性分泌物,宫颈一度糜烂。(7个月后发展为宫颈腺癌晚期是否当时已经有宫颈改变,比如质地较硬而外观只有轻度糜烂不容易发现而漏诊?)
阴道血性分泌物:来自宫腔/宫颈?是否需要HPV检查,甚至进一步检查。
2015-10-17妇科检查:桶状增粗,不需要写具体大小吗?
3.彩超水平有问题吗?
2015-03-26彩超未提示宫颈问题,2015-10-07CT已提示宫颈有问题,彩超仍未提到。
4.辅助检查不完善
2015-03-26需要HPV检查,甚至进一步检查。
2015-10-17依据当时主诉及妇科检查,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必须做。另外有消化系统症状,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胃肠镜,腹部盆腔MRI(病灶大小?有助于宫颈癌判断宫旁软组织情况),PET-CT,甲状腺、乳腺彩超。
5.手术分期不全面
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清扫。
6.术后病理有疑点
2015-03-26剥除囊肿病理有可疑(卵巢浆液性囊腺瘤?),7个月后不仅分型变了良恶性也变了?
2015-10-21腹水中竟查不到恶性肿瘤细胞?
2015-10-21术后病理,两家医院不一致,盆腹腔转移病灶来源何处?
7.依会诊结果诊断
宫颈中分化腺癌Ⅳ期B(依据大网膜转移结果更改分期对不对,不是宫颈癌不以手术情况更改分期吗?但最近看文章发现也有改的怎么回事?)
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癌(手术不全面无法分期)
8.后续治疗
再分期手术?(估计病人很难接受)
同步体外放疗+腔内放疗+化疗?
其它?
下面是一点点资料节选
在没有进行既定筛查程序的女性人群中,浸润型宫颈癌(特别是宫颈腺癌)存在相当高的高危型HPV阴性率和相对较低的细胞学检测阴性率。
宫颈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HPV阴性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的解释是:宫颈腺癌在病因学上与HPV病毒感染关系不大(特别是腺癌的罕见类型,比如微偏腺癌)。尽管HPV检测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方法,并且已被批准作为初筛的手段,但是,患者在组织学诊断前1年内同时行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测的患者,细胞学检测的阴性率明显低于HPV检测的阴性率。此外,细胞学的阴性率和HPV阴性率之间的差异在浸润型宫颈腺癌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宫颈浸润性腺癌的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与宫颈鳞癌相似,早期可无症状,通过异常细胞学涂片发现。文献报道15%~20%的宫颈腺癌无症状。报道109例宫颈腺癌中13例无症状,占11.9%。Gallu报道35例中3例无症状,占8.6%。在有症状的患者中,主要为异常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晚期患者根据病灶广泛程度及侵犯的脏器而出现一系列继发性症状,如疼痛、肛门坠胀、贫血、泌尿系统症状等。Rutledge报道219例宫颈腺癌,常见症状如下:异常阴道流血159例,占72.6%;阴道排液28例,占12.8%;疼痛11例,占6.9%;其他6例,占2.7%;无症状15例,占6.9%。
异常阴道流血包括性交出血、白带内含血、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白带增多常具特征性,呈水样或黏液样,特别是宫颈黏液性腺癌,患者常诉有大量黏液状白带,少数略带脓性呈黄水状,因量多常需用会阴垫。
宫颈局部可光滑或宫颈糜烂、息肉状生长,甚至呈菜花状。晚期病例宫颈赘生物表面可有溃疡或空洞形成,并由坏死组织覆盖,有阴道或宫旁浸润。约有1/3的患者宫颈外观正常,肿瘤往往位于颈管内,而表面却光滑。绝经后患者阴道穹隆萎缩,宫颈萎缩,可使病变不明显。
因宫颈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故其治疗原则是只要病人能耐受手术、估计病灶能切除者应尽量争取手术治疗。晚期病例手术困难或估计难以切除者,辅以放疗。肿瘤直径>4cm、桶状Ⅰb期、病灶延及子宫下段者,推荐术前放疗,继之手术。
宫颈腺癌的预后较差。
1.宫颈浸润腺癌 预后较浸润鳞癌差,多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可能与肿瘤向内生长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时肿瘤较大,及肿瘤颈管内生长使之较早扩散到宫旁等有关。Eifel报道宫颈腺癌的远处转移率为46%,而鳞癌为12.5%。Kjorstad报道宫颈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51%,鳞癌为68%(P<0.005)。章文华等报道腺癌的总生存率为45%,鳞癌为60.7%。在一项大样本报道中,宫颈腺癌的实际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60%,Ⅱ期47%,Ⅲ期8%。
(1)临床期别:随临床期别增加其5年生存率递减。Berek报道Ⅰ期82.9%、Ⅱ期42.9%,曹斌融等报道Ⅰ期85.1%、Ⅱ期60.6%,章文华等报道Ⅰb期77.8%、Ⅱ期52.5%、Ⅲ期27.5%。
(2)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类型与预后有关,一般来说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较好,腺鳞癌、透明细胞癌及微偏腺癌预后差,有腺腔或乳头结构及不含黏液的腺癌较实质和黏液型预后好,纯腺癌较混合型预后好。
(3)细胞分化程度:分化程度影响预后。Fu报道分化好的和分化差的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0%。Hurt(1997)报道Ⅰ、Ⅱ、Ⅲ级颈管内膜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和11.1%。
(4)病灶大小:随肿瘤大小增加其5年生存率递减。Gragsbe、Rutledge、Hurt等均指出,大块肿瘤治疗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较高。Kilgore认为病灶直径<3cm和≥3cm者,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Berek等报道,病灶<2cm者5年生存率为96.7%,2~4cm者为80%,4~5cm者为50%,而直径>5cm者无1例存活,且病灶>3cm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0%。
(5)淋巴转移:宫颈腺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随临床期别、病灶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转移率增加。Fu报道Ⅰ、Ⅱ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率分别为15%和40%。Fu、Reagan报道病灶直径<2cm的15例宫颈腺癌,无1例发生淋巴转移,2~4cm组5/30例(16.7%)淋巴转移,>4cm组5/6例(83.3%)发生淋巴转移。Berek报道分化为Ⅰ级、Ⅱ级及Ⅲ级的腺癌,淋巴转移率分别为5.3%、11.1%和50.0%。他还报道浸润<2mm者无1例发生淋巴转移,2~4mm组2/18例(11.1%)、6~10mm组2/7例(28.6%)、>10mm组4/7例(57.1%)发生淋巴转移。有淋巴转移者预后极差。
(6)脉管内浸润:Saigo等报道脉管内浸润与预后有关。
(7)肿瘤浸润深度: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其生存率降低。Hopkins指出,即使Ⅰ期患者,若肿瘤穿透到宫颈50%者预后明显差。
(8)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也影响预后。Fu报道单手术组无癌生存率为63%,手术加放疗组为83%,而单放疗组仅25%。
上述因素均影响宫颈腺癌的预后,而这些因素间又相互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Dr. 随遇而安:
这个病例出院诊断:宫颈腺癌lla期不妥,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是不应该分期的。
如果他不算意外发现的宫颈CA,那手术只做全宫就不够,要做广泛全宫,还是因为术者觉得这个病人已经是合并卵巢CA了,预后不好就不做广泛全宫了,总觉得有些疑问
Dr. 小蟹子健:
1、此患者第一次手术的诊断和治疗都没有明显的不妥。但是结合后续病人出现术后发现宫颈癌而TCT检查正常的情况,是否需对TCT的取材进行改进?
2、现在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意外发现的宫颈癌的后续处理。在第二次术前查体时发现宫颈5点至11点缩短,后唇糜烂样外观,接触出血,宫颈管呈桶状增粗,质硬,阴道后穹隆及右侧穹隆变浅;CT增强扫描提示宫颈部略低密度及宫体部低密度,虽然7个月前TCT示NILM,本次HPV阴性,但对于肉眼可疑病变应行局部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比较稳妥,主诊医师也考虑到了需进一步检查,但由于病人拒绝而妥协。是需要吸取的教训。
3、治疗:宫颈中分化腺癌IIa期,未行标准手术,大网膜查见转移的中分化腺癌,考虑来自宫颈腺癌转移,治疗需行盆腔外照射加同期化疗,加阴道近距离照射。并针对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癌IIIC期行6-8个疗程的TP方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