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园园 教授

【专家简介】

  苏园园,主任医师,教授,妇产科主任,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熟悉妇产科各种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成功组织抢救许多妇产科急、危、重病症。

 

兼任:
  中山大学医学硕士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内镜组副组长、盆底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山市医学会、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中山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及中山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成员;
  中山市科技兴医十·五、十一·五计划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中国妇产科在线:
  苏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中国妇产科在线的采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召开的“关爱女性健康”学术研讨会是以女性生殖健康为主题,您在大会上跟大家分享了盆腹动力整复理论的妇产科临床应用,能不能请您谈一下盆腹动力整复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呢?

苏园园教授: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尿失禁、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和慢性盆腔疼痛,这些疾病很少单独出现,经常一组一组出现,可以相互影响,不单单是对盆底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盆腹动力。反过来讲,盆底的康复理念不仅仅局限在盆底,而是盆底与盆腹的整体康复,可以很简单的通过盆腹动力整复理论清楚的说明。盆腹动力是牵涉到盆腹腔一体的理论,整复是既要整形,又要康复,既要恢复形态学,又要恢复功能学。

 

2.中国妇产科在线:
  我们都知道如果盆底组织因为分娩损伤和老龄退化及盆腔手术引起松弛和结构异常,可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大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据估算,我国盆底疾病患者人群超过2亿,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其实,美国盆底疾病诊治的总花费也超过了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因此,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及早期筛查工作呢?

苏园园教授:
  以往国内的理念认为盆底障碍性疾病所表现的子宫脱垂、尿失禁等,是中老年人的疾病,是由于年龄的原因,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组织松弛,功能衰退所造成。但近几年,通过盆底功能检查发现,其实早在中青年时就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疾病,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妊娠与分娩。在中山市整体盆底疾病防治网中有完整的调查资料,从2011-2015年,筛查了75619人,平均年龄只有29岁,70%为产后病人,其中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倾向,也就是盆底肌力下降的达到43%,盆底疾病的诊断率达23%。所以,应该把盆底功能障性疾病的治疗前移,通过早期的对有性生活史、妊娠分娩史的女性人群行盆底疾病的功能检查,可以给予健康教育,使女性对盆底肌有一个认识,并且可以发现盆底功能衰退的前期——盆底肌力减退,早期给予康复指导,进行一些基本的主动训练,就可以达到预防与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

 

3.中国妇产科在线:
  您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能不能请您谈一下目前临床上针对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有哪些方法呢?效果如何呢?

苏园园教授:
  盆底康复技术是近几年从法国引进的,所有的理论都基于一个很基本的基点,根据解剖定位。盆底主要的组织是肌肉,如果肌肉发生问题,其牵涉的神经、血管,包括韧带与骨骼都会发生问题,从而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现在针对盆底康复最主要的就是肌力训练,从最基本的很简单的方法开始,教会女性朋友们认识盆底肌,学会标准的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不需要任何器械,就可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如果出现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才需要机器的辅助,其中最有效的是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还有就是一些简单、常用、便宜的设备,如家庭康复器等,可以指导病人预防与治疗。

 

4.中国妇产科在线:
  部分产妇会对产钳助产导致会阴撕裂伤而影响性生活质量的思想顾虑,能不能请您谈一下产钳助产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呢?产妇是否需要常规建议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呢?

苏园园教授:
  大量的资料已经证实分娩对盆底肌的损伤,在助产方面,包括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术,对盆底肌的直接损伤会更大。产科产钳助产的机率很低,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产钳助产,但在危急情况下也会应用。对于盆底损伤,不单单是产钳问题,正常分娩也会发生,因此,在妊娠中期就应该教会孕妇盆底肌的训练——盆底肌主动收缩,这在国外已经有很明确的指南。产后康复提倡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开始的确切时间点还没研究出来,一般建议产后42天以后开始主动训练更为合理。